时间:2025/3/10 11:45:32 来源:本站 作者:管理员
一、起泡原因分析
基础问题
基础未干透:若混凝土基础未充分养护(通常需25天以上),内部水分残留,遇高温蒸发形成蒸汽压力顶起面层。
基础渗水或标号不足:低标号混凝土(<C25)易脱层,或基础因雨水、绿化浇水导致内部积水。
材料问题
材料含水量高:劣质硅PU材料或储存不当导致吸水,施工后受热膨胀起泡。
填充料受潮:施工中使用的稀释剂、胶粉或砂粒含水率高,导致固化时水汽滞留。
施工工艺问题
环境湿度大:雨天、晨露未干或梅雨季施工,水分被包裹在材料中。
分层过厚或过急:单层涂刮过厚(>2mm)或固化时间不足,导致气体无法及时排出。
二、处理步骤
评估起泡程度
小范围起泡:直径<5cm的孤立气泡,可通过局部修补解决。
大面积起泡:需整场返工,铲除面层并修复基础。
清理与修复
切割与打磨:用美工刀沿气泡边缘切除面层,露出基层后打磨平整。
干燥处理:若基层潮湿,使用喷灯或气炉烘干,确保含水率≤5%。
分层修补
底漆涂刷:涂刷防水底漆(如油性底涂)增强粘结力,处理接缝区域。
弹性层填补:分层刮涂硅PU弹性材料(每层≤2mm),填补凹陷区域。
面层修复:喷涂或滚涂面漆,添加防滑颗粒(如石英砂),确保与原面层颜色一致。
养护与验收
封闭养护:修补后封闭养护7天以上,避免踩踏或淋水。
性能检测:验收时测试平整度(误差≤3mm)、摩擦系数(0.5-0.7)及环保指标。
三、预防措施
基础处理
新混凝土基础养护≥28天,旧基础需清洁并修补裂缝,确保密实度≥95%。
材料与施工规范
选择低含水率的质优硅PU材料,施工前做小样试验。
分层施工(弹性层分2-3道),避免高温时段作业,控制稀释剂用量。
环境控制
避开雨季、晨露时段施工,湿度>80%时暂停作业。
南方多雨地区需加强排水设计,坡度≥0.5%。
日常维护
定期清理表面杂物,禁止重物碾压或穿钉鞋进入场地。